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访问量:253892

本刊开设的栏目有:“航空技术与应用”“机械与材料”“电气与自动化”“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建筑科学·环境科学”“数理科学”“思想 历史”“经济 管理”“语言 文学”“航空文化”“图情 编辑”“教育研究”等。“航空技术与应用”为本刊的主要特色栏目,对于特色栏目和有基金项目的稿件,优先处理、优先评审、优先刊发。所有来稿要求字数不少于4500字,参考文献数量一般不少于5/篇,并请文责自负,投稿后30天内请勿它投,如超出30天(节假日顺延)还未接到录用通知,请自行处理。一经通过本刊审稿确定录用的稿件,敬请作者勿再他投。所有来稿请务必注明自己的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学历学位(硕士以下可不注)、研究方向、基金项目、联系电话、常用电子信箱等。热忱欢迎广大专家学者赐稿以及硕士以上研究生投稿。

 

                                                   


航空技术与应用

  • 小型超音速民机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褚双磊;

    为了计算超音速民机竞争力指标权重,针对小型超音速民机的运行特性,结合部分预研超音速公务机的相关技术数据,确定小型超音速民机竞争力的主要指标包含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环保性、适应性、舒适性、先进性8个维度,建立超音速民机竞争力三级指标体系。采用区间数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得出小型超音速民机竞争力指标的重要性排序,一级指标权重大小排序依次为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经济性、环保性、适应性、舒适性、先进性。研究结果为小型超音速民机的竞争力研究提供了指标参考和数据支撑。

    2025年03期 v.43;No.190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涵道螺旋桨气动特性及气动载荷分析

    张子晔;江善元;李孟金;程鹏飞;张圣言;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及单向流固耦合方法研究独立螺旋桨及涵道螺旋桨悬停工况下的气动特性及气动载荷。结果显示,涵道产生额外推力,抑制桨尖分离涡,改善流动状况,使得涵道螺旋桨的总拉力大于独立螺旋桨,但涵道干扰下螺旋桨的推力小于独立螺旋桨;涵道螺旋桨的流场更加规则,涵道出口后的部分气流会被接着吸入涵道内,使得随着转速提高其整体拉力较独立螺旋桨明显提高;随着转速的提高,桨叶压差不断提高,上下表面的压迫性不断提高,导致其最大等效应力及变形量不断提高,此型涵道螺旋桨及独立螺旋桨的最大等效应力点均为桨叶上表面中部位置,且在此位置等效压力沿两端逐渐减少,最大变形处均为桨尖部分,变形从桨尖至桨根逐渐减小;涵道螺旋桨最大变形量相对于独立螺旋桨减少15.6%,涵道螺旋桨最大等效应力为51.649 MPa,较独立螺旋桨减少了10.293 MPa。研究结果为有效判断无人机旋翼寿命和提升安全性能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43;No.190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4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仪表着陆系统信号干扰源分析

    干浩亮;李运生;孙闻远;

    为了分析周围环境对仪表着陆系统使用过程中的信号干扰情况。首先,从仪表着陆系统的基本结构出发,对可能造成仪表着陆系统信号不稳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研究不同干扰源的特点,梳理干扰源之间的共同点以及不同点;最后,将干扰源根据有源特性和无源特性进行区分,重点分析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对仪表着陆系统的干扰成因以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其他设备的信号、电气化铁路、保护区内的环境、航空器、多径效应等都会对仪表着陆系统的信号产生干扰。针对研究结果,对仪表着陆系统的建设和运维人员的管理提出建议。研究结果为提高仪表着陆系统信号的稳定性提供一定的支持,并为今后建立更为系统化的仪表着陆系统干扰源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43;No.190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TC6钛合金限流片电火花成型加工技术

    谢保光;王金权;李辉;

    TC6钛合金限流片因材料耐腐蚀、熔点高等特性以及双面异形盲孔位置精度要求高等原因导致电火花成型加工难。为保证双面异形盲孔位置精度,设计了专用的工装夹具和电极(结构、形状和尺寸),通过试验加工对设计的工装夹具进行避免二次装夹的改进后,可满足的零件异形盲孔的位置精度和表面质量的要求,单个限流片的加工时长为2.5 h。为提高加工效率,将电火花成型加工分为粗加工和精加工二次成型过程,结合电火花工艺参数的优化,确定最终的工艺参数,单个限流片的成型时间由2.5 h缩减到1.0 h。

    2025年03期 v.43;No.190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机械与材料

  • 深过冷CoCrCuxFeNi高熵合金的亚稳液相分离和快速枝晶生长研究

    夏瑱超;张媛媛;吴宇昊;李鑫;宋梦华;张龙;

    采用熔体浸浮技术实现了CoCrCu_xFeNi(x=3,4)高熵合金的深过冷快速凝固,并对其液相分离与组织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oCrCu_3FeNi、CoCrCu_4FeNi高熵合金的最大过冷度分别为257 K和343 K,不同过冷度下两种合金的凝固组织均由高熵相和(Cu)相组成;CoCrCu_3FeNi高熵合金发生亚稳液相分离的临界过冷度为127 K,CoCrCu_4FeNi高熵合金在过冷度65 K时形成偏析组织;在实验过冷度范围内,两种合金凝固组织中的高熵相以枝晶或以枝晶和球状晶共存的组织形态存在,且高熵相枝晶的生长速度均随过冷度呈幂函数关系变化,最大值分别达0.37和0.13 m/s;两种合金高熵相的显微硬度均随过冷度的增加而增大。此外,Cu含量的增加降低了两种高熵合金发生液相分离的过冷度、枝晶生长速度和高熵相的显微硬度。

    2025年03期 v.43;No.190 3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Ti含量对Zr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

    杨森;乔泳彭;罗燕燕;李静;张阔;曹佳怡;苏航;

    制备了成分为(Zr_(73)Al_8Cu_6Ni_(13))_(100-)_xTi_x(x=0, 0.5, 1.0, 2.0, 4.0)(原子分数,%)的金属玻璃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差式扫描量热仪、万能力学试验机和纳米压痕仪,对制备的试样进行了系统分析测试和表征,以揭示Ti含量对Zr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Zr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由原位β-Zr树枝晶、Zr_2(Cu, Ni)相以及金属玻璃相组成;添加适量的Ti(x=0.5和x=1.0)可以提高Zr_(73)Al_8Cu_6Ni_(13)合金的热稳定性;x介于0~1.0之间时,金属玻璃及其复合材料试样为脆性断裂,x=2.0时金属玻璃复合材料试样为韧性断裂,塑性变形量不低于11.4%,x=4.0时,金属玻璃复合材料试样同样为韧性断裂,塑性变形量不低于5.4%;添加Ti的量对Zr_(73)Al_8Cu_6Ni_(13)合金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2025年03期 v.43;No.190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NiFe基自支撑电极的原位构筑及其电催化析氧性能研究

    王萌;刘傲萱;杨光;战琪;

    为克服传统粉末催化剂负载不牢固以及NiFe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iFe LDH)导电性较差的问题,以高导电碳布为基底,采用原位电沉积法制备NiFe基自支撑电极,分析不同沉积时间(50、100、150和200 s)对NiFe LDH微观形貌及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100 s所得自支撑电极微观形貌均匀;沉积100 s所得自支撑电极负载适中,OER催化性能最优,反应动力学最快,过电位最低(259 mV)和Tafel斜率最小(39 mV/dec),电化学活性表面积最大;沉积100 s所得自支撑电极长期运行稳定性和性能重复性良好。

    2025年03期 v.43;No.190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慢走丝线切割电参数与冲裁刃口磨损相关性实验研究

    李钦生;杨磊;丁必荣;

    慢走丝线切割是精密零件加工常用方法之一,其电参数会对零件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产生很大影响。首先,对慢走丝线切割零件表面变质层和摩擦磨损进行理论研究;其次,以某冲裁凸模为研究对象,利用正交试验法进行慢走丝线切割试验,研究线切割工艺中的电参数对凸模刃口表面变质层的影响程度;最后,分别对不同电参数下获得的凸模进行磨损失效试验,研究其变质层对其耐磨性和使用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后一道精修工序若采用高脉冲电流和短脉冲宽度等电参数进行慢走丝线切割获得凸模,其刃口表面变质层中裂纹密度和重铸层厚度均比较小,不容易发生疲劳磨损,从而其使用寿命会更长。研究结果为类似工件慢走丝线切割电参数设置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43;No.190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教学研究

  • 汽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与实施路径

    张俊溪;郑颖;周小勇;赵坤;

    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基于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汽车电力电子技术的思政教学改革,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的要求,系统分析了本课程开展思政教学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及实施路径。首先,通过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目标设计、架构设计和内容设计,提出三个层面、三个维度、三级驱动的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其次,通过课程思政实施三步走的路径探索,采用“由浅入深”三段引导式教学法确保新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效果。最后,提出了基于教师层面、教学过程和学习成效三个维度的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以便充分保障课程的思政教学成效,形成持续改进机制。

    2025年03期 v.43;No.190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基于OBE理念的汽车类平台课程分段模块化教学模式探讨

    王鑫;归文强;雷蕾;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并推进工程教育国际互认,构建了基于OBE的汽车类专业平台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基础理论+专业特色+工程应用”等不同教学模块,并据此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改革,该教学模式能够针对不同专业实现差异化培养,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路径。教学实践效果表明,专业平台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在工程教育认证框架下对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要求,显著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行业实践能力。

    2025年03期 v.43;No.190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基于超融合架构的高校云数据中心探索

    孙悦晨;

    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云数据中心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基础设施,起至关重要作用。通过剖析高校云数据中心建设现状,针对传统“VMware+FC SAN”架构存在硬件依赖性高、部署复杂、扩展性差等问题,基于对高校云数据中心建设需求的分析,采用超融合架构借助虚拟化技术,利用软件定义存储的方式,实现了对计算、网络、存储资源的池化管理及自动化调度,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短的时间应对动态的技术变革及扩展需求,通过系统架构设计、网络拓扑设计、资源池设计及管理平台设计提出了基于超融合架构的云数据中心建设方案,以期为建设高效、灵活、安全的云数据中心提供有益参考,满足高校日益增长的信息化建设需求。

    2025年03期 v.43;No.190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征稿启事

    本刊编辑部;

    <正>《西安航空学院学报》是由西安航空学院主办,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以“服务航空科技,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聚焦航空科学与工程技术,同时涵盖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电子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学者、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本刊已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数据库收录,诚挚欢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及研究生投稿。

    2025年03期 v.43;No.190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下载本期数据